唐宪宗李纯与懿安皇后郭氏的婚姻里,唯一的嫡女——岐阳庄淑公主,深得父皇宠爱。作为唐宪宗唯一的女儿,她从小便备受关爱,而她的婚事,唐宪宗早已开始深思熟虑。在选择女婿的问题上,唐宪宗最为看重的是子嗣的家世与品行,他曾很羡慕宰相权德舆,尤其是权德舆的女婿——独孤郁。独孤郁是翰林学士,儒雅且才情出众,每次唐宪宗见到他都很是喜爱配资评测论坛,甚至不禁叹息道:“德舆有婿乃尔!”(《新唐书》)这话语体现了唐宪宗对独孤郁的高度赞赏。
因此,唐宪宗在一番考量后,决定通过宰相李吉甫为公主选婿。李吉甫的任务并不轻松,按唐代惯例,驸马通常出自豪门望族或武将之家。然而李吉甫在筛选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难题,每当合适的人选被提出,都被拒绝。这时,岐国公杜佑得知后,主动向唐宪宗推荐了自己的孙儿杜悰。杜佑称赞杜悰年方弱冠,德行与学问都非常出众,身世高贵,且为人严谨稳重,完全符合唐宪宗对女婿的标准。唐宪宗听后决定亲自召见杜悰。
杜悰与唐宪宗的初次见面可谓是一拍即合。唐宪宗对杜悰非常满意,认为他正是理想中的女婿。于是,公主的婚事很快定下来。在元和八年(813年)八月,年仅15岁的岐阳公主与20岁的杜悰喜结连理,婚礼盛大而热烈,典礼气氛庄严。婚后的日子里,二人恩爱和谐,岐阳公主虽身为公主,却毫无公主病,表现得格外谦和、贤良。她孝顺公婆、教养子女,是一位典范的世家妇女,深得人们的赞誉。
展开剩余68%不久后,杜悰出任澧州刺史,岐阳公主也随丈夫一同前往。她们的旅途颇为简朴,公主骑着驴,不食肉类,也不接受地方的任何供奉。她的一言一行都十分谨慎,不仅体现了她的节俭,也展现了她与丈夫共同承担责任的决心。公主的贤良,帮助杜悰在澧州的治理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被誉为治绩天下第一。随后,杜悰的母亲病重,岐阳公主竭力照料,亲自为其熬药,整日不离床前,这份孝心与坚持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然而,年少时过度操劳与勤奋使得岐阳公主健康日渐恶化。她先后育有二子二女,但身体却愈发虚弱。开成二年(837年),杜悰被调回京城担任忠武军节度使,而岐阳公主的病情也日渐严重。尽管丈夫本不希望公主随行,担心长途跋涉会加重她的病情,公主却坚持要随他一起回京。她曾对杜悰说:“愿朝兴庆宫,虽死于道,不恨。”(《新唐书》)她的决心令人动容,然而,命运并不眷顾她。在他们行至汝州长桥驿时,岐阳公主病情加剧,最终不治去世。她的去世成为了杜悰一生中的最大遗憾。若能重来一次,杜悰也未必能阻止她的决定,然而,这一切已成定局。
岐阳公主去世后,杜悰入京为她办理丧事,亲自穿上粗布衣裳守丧。唐文宗对杜悰未能及时入宫感到困惑,因为他知道公主的葬礼已经结束,按理来说,杜悰应该有时间进入宫中向皇帝请安。于是他询问宰相李珏,李珏解释道,杜悰正在为公主服斩衰三年,这意味着他正在履行丧礼的规定。斩衰是五服中最为严苛的丧服,主要用于对亲人失去的极度哀悼,服期为三年。这个规矩是唐朝公主婚后,驸马所必须遵循的礼制。
唐文宗对此感到震惊,因他从未了解过这一规定,随即决定废止这一传统。他颁布了新的《更定驸马为公主服制诏》,决定将斩衰期缩短为一年的齐衰,极大地减轻了驸马的负担。此举无疑是对驸马更为宽容的态度,也解决了世家大族不愿与公主结婚的难题。杜悰在结束服丧后继续活跃在官场,几经升迁,最终在开成三年(838年)升任户部尚书。
在唐武宗时期,杜悰被任命为宰相,但他在晚年时,似乎发生了转变。年轻时,他以才华与忠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而在后来配资评测论坛,虽然官职越来越高,但他的表现却逐渐落后,甚至对民间疾苦缺乏关注。最后,杜悰去世时已年近八十,尽管生前有过辉煌,但最终未能避免衰退。
发布于:天津市永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