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隋唐英雄系列小说都将罗成的死归咎于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的阴谋手机股票配资软件,称他们通过“力杀四门”这一手段,设计了这个奸计。这个手法后来成为了许多小说中奸臣陷害忠良将领的惯用伎俩。在某些版本的小说里,尉迟敬德也曾通过类似的方式,设陷阱陷害了秦琼的儿子秦怀玉。
历史上,尉迟敬德与秦琼并非同辈亲戚,尽管秦琼的儿子娶了尉迟敬德的孙女,但并不清楚这门婚事是否是秦琼生前就安排的。如果是在秦琼还在世时,尉迟敬德与秦琼并不太可能是简单的亲家,甚至秦琼称尉迟敬德为“亲家叔伯”时,尉迟敬德未必会同意,毕竟尉迟敬德最初投降唐朝,正是因为与秦琼的交战,打不过秦琼也逃不掉。虽然两家有了联姻,但尉迟敬德的投降唐朝,显然与秦琼的支持密切相关。
不过,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罗成的历史原型——罗士信。在某些版本的隋唐英雄小说中,罗成与罗士信几乎是同一人物,或者可以说,罗士信是罗成的历史原型之一。无论是罗成还是罗士信,他们与秦琼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燕郡王罗艺一直与瓦岗军不合,他支持的是太子建成,而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罗艺意识到自己已经难以再依赖建成,最终选择逃往突厥。在途中,罗艺被亲卫骑兵杀死,李世民则直接决定灭了罗艺的整个家族,甚至连罗艺的弟弟罗寿(当时担任利州都督)也未能幸免。
展开剩余74%在许多小说中,罗成的死是由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联手设计的,但如果罗士信真的是罗成的历史原型,那么建成与元吉显然是被冤枉了。其实,秦琼和李勣都明白,罗士信的死亡与建成和元吉毫无关系。如果要追究责任,应该追究另外三个人:其中两位是瓦岗旧将,另外一位就是当时的秦王李世民。
瓦岗军出过许多英雄,但这些“英雄”之间并非都是“兄弟”。例如,李密与单雄信、刘黑闼与罗士信、王君廓与李勣,都是在瓦岗军时期并没有建立深厚的兄弟情谊。王君廓的历史原型或许是“大刀王君可”,而刘黑闼也曾在瓦岗军中效力过,尽管并非所有人都了解这一点。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王君廓与刘黑闼这两个瓦岗旧将为何与罗士信之死有直接关系,并且秦王李世民为何在指挥洺水之战时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失误。
洺水之战发生在唐高祖李渊的武德五年,即公元621年末至622年初,唐军的总指挥是秦王李世民,他的麾下有多位封号为公爵的大将,其中包括上柱国、曹国公、右武候大将军李勣、上柱国、彭国公、右武卫将军王君廓以及剡国公、绛州总管罗士信等。
当时,秦琼并非唯一的上柱国。李渊对降将非常慷慨,许多曾经投降的将领都被封为上柱国或开国公,而其中对秦琼的宠爱尤为显著。从史料来看,能在战场上击败刘黑闼的,只有秦琼一人。在洺水之战开打之前,刘黑闼曾在列人县被秦琼击败,并且溃败逃到洺水。秦琼则因部队需要休整或镇压当地事宜,未能追击刘黑闼。
洺水是一个县级城池,当时的守将正是瓦岗旧将王君廓。王君廓与刘黑闼曾在瓦岗军中并肩作战,但由于刘黑闼是瓦岗军中的中坚力量,王君廓在战斗中并不被李密看重。王君廓和刘黑闼的级别相对较低,因此他们与秦琼、罗士信等人并无太多深交。两唐书中记载了刘黑闼与王君廓的事迹,并且明确指出,这两位人物都曾在瓦岗军中效力,且不乏战斗经验。
在洺水,刘黑闼虽然先前被秦琼击败,但他依然能在洺水对抗唐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李世民显然对这一局面感到无可奈何,最终决定让罗士信带着二百精兵试图从刘黑闼的包围圈中突围。尽管罗士信成功为王君廓开辟了逃生的道路,但他自己却被困在了城中。
史书中提到,罗士信是去“换防”,但有趣的是,带着二百人去“换防”显得极为可疑。李世民为何会让罗士信在这种情况下冒险?罗士信带领二百精锐在大雪中坚守了八天,最终城池破败,罗士信不屈而死。这个情形令人怀疑:刘黑闼和罗士信都能冒雪作战,李世民为何没有趁机从背后发动攻击?
《资治通鉴》对于洺水之战的记载,与两唐书的记载基本一致。它提到,李世民三次派兵救援洺水,但都未能打破刘黑闼的防线。最终,李世民只能指派罗士信前去接替王君廓的防守,并留下二百精兵。然而,最后的结局却是罗士信的部队背叛了他,将他送给了刘黑闼,这一事件更是让罗士信的死变得扑朔迷离。
总而言之手机股票配资软件,罗士信的死与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没有直接关系。李世民在指挥洺水之战时的失误,可能是导致罗士信死于非命的重要因素。从史料来看,罗士信之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李世民的决策和他在战斗中的指挥失误,似乎都加剧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如果你是秦王李世民,在洺水之战中,你会如何进行指挥呢?
发布于:天津市永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